轉眼間,令人既驚又喜的2021年即將過去。所謂「風水輪流轉」,去年中小型成長股雞犬齊升的熱鬧景像延續至今年2月中旬便後勁不繼,資金開始追逐以能源及金融為代表的傳統板塊,而下半年至今大型科網股亦出現明顯的抱團現象,造成指數升而大部分個股表現一般的局面。另一邊廂,港股市場卻是一片愁雲慘霧,在政策風險的陰霾下,多個板塊均表現疲弱,投資者頻頻踩雷,只有為數不多的板塊例如電力、新能源及傳統能源等表現較強勢。展望2022年,市場上仍存在著不少機會,靜待投資者發掘。然而,相信不少投資者對於來年,都會擔心 通脹與加息 的問題。 在本篇文章,筆者會就著這一個主題分享少少想法。 通脹與加息的預期 從上一次美國聯邦儲備局(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Fed)議息會議新鮮出爐的結果可見,來年加速減買債繼而加息是極具確定性的事情。根據利率點陣圖顯示,Fed內部預計2022年及2023年將分別加息三次,且很有可能在來年4月啟動。雖然收緊市場流動性素來不利於股市行情,但筆者認為無必要把前景看得太淡。 高通脹問題只是暫時的 高通脹水平是Fed計劃收緊流動性的主因。剛公佈的11月通脹數據高達6.8%,是近40年以來的新高,有論者甚至認為這個數字是被低估的。是次高通脹主要由 供應端的問題 引起。一方面疫情令供應鏈受阻,另一方面勞工供應不足,結果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而這些問題都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可以合理地預期,高通脹水平(高於4%)會最少持續至明年年中。 然而,隨著疫苗接種率不斷提高及致死率顯著較低的Omicron變種成為主流,經濟重啟是可以預期的事。隨著經濟活動的正常化,相信供應鏈問題會得到緩解,勞工市場的供應亦會逐步恢復。在需求端方面,消費動能可望由產品轉移至服務,令通脹壓力更為平均地分佈在不同項目上。不僅如此, 造成過往持續多年全球低通脹的各種結構性因素在可見的將來仍會長期存在 :高負債水平、低經濟增速、貧富懸殊及人口老化等。因此,筆者傾向認為高通脹問題只會是暫時的,可能會在明後兩年持續存在,但未來長遠的主調仍然是低通脹。 最終加息幅度有限 圖一: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歷年水平 圖二:美國政府歷年 債務 水平 雖然明年加息是十分確定的事,但筆者認為最終加息的幅度有限。從圖一可見,在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接近20%,相信這個利率水平放諸現在會令大部分市場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