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12月, 2021 起發佈的文章

2022年市場展望:通脹與加息的預期

轉眼間,令人既驚又喜的2021年即將過去。所謂「風水輪流轉」,去年中小型成長股雞犬齊升的熱鬧景像延續至今年2月中旬便後勁不繼,資金開始追逐以能源及金融為代表的傳統板塊,而下半年至今大型科網股亦出現明顯的抱團現象,造成指數升而大部分個股表現一般的局面。另一邊廂,港股市場卻是一片愁雲慘霧,在政策風險的陰霾下,多個板塊均表現疲弱,投資者頻頻踩雷,只有為數不多的板塊例如電力、新能源及傳統能源等表現較強勢。展望2022年,市場上仍存在著不少機會,靜待投資者發掘。然而,相信不少投資者對於來年,都會擔心 通脹與加息 的問題。 在本篇文章,筆者會就著這一個主題分享少少想法。 通脹與加息的預期 從上一次美國聯邦儲備局(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Fed)議息會議新鮮出爐的結果可見,來年加速減買債繼而加息是極具確定性的事情。根據利率點陣圖顯示,Fed內部預計2022年及2023年將分別加息三次,且很有可能在來年4月啟動。雖然收緊市場流動性素來不利於股市行情,但筆者認為無必要把前景看得太淡。 高通脹問題只是暫時的 高通脹水平是Fed計劃收緊流動性的主因。剛公佈的11月通脹數據高達6.8%,是近40年以來的新高,有論者甚至認為這個數字是被低估的。是次高通脹主要由 供應端的問題 引起。一方面疫情令供應鏈受阻,另一方面勞工供應不足,結果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而這些問題都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可以合理地預期,高通脹水平(高於4%)會最少持續至明年年中。 然而,隨著疫苗接種率不斷提高及致死率顯著較低的Omicron變種成為主流,經濟重啟是可以預期的事。隨著經濟活動的正常化,相信供應鏈問題會得到緩解,勞工市場的供應亦會逐步恢復。在需求端方面,消費動能可望由產品轉移至服務,令通脹壓力更為平均地分佈在不同項目上。不僅如此, 造成過往持續多年全球低通脹的各種結構性因素在可見的將來仍會長期存在 :高負債水平、低經濟增速、貧富懸殊及人口老化等。因此,筆者傾向認為高通脹問題只會是暫時的,可能會在明後兩年持續存在,但未來長遠的主調仍然是低通脹。 最終加息幅度有限 圖一: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歷年水平 圖二:美國政府歷年 債務 水平 雖然明年加息是十分確定的事,但筆者認為最終加息的幅度有限。從圖一可見,在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接近20%,相信這個利率水平放諸現在會令大部分市場參與者

Teladoc:還能強勢回歸嗎?

雖然Teladoc受惠於疫情錄得持續增長的事實沒變,但市場已經不買賬🙄 上回筆者對Teladoc Health(NYSE:TDOC)的首季業績作出檢討,當時提到公司本年的業績增長會在高基數效應下放緩,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按此 連結 看看。在這一段時間,Teladoc的股價仍是拾級而下,即使最近市場因為Omicron變種病毒引起恐慌情緒,作為疫情受惠股的佼佼者,Teladoc的股價仍未能重新抬頭。截至筆者執筆之時,公司的股價已從2月時的歷史高位下跌超過 68% ,無疑是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把股價圖稍為拉遠來看,Teladoc的股價甚至已經返回 疫情剛開始時的水平 ,彷彿疫情期間為遠程醫療行業帶來的順風及公司這一段時間的業務增長從未出現過一般😛。 從各種指標來看,Teladoc的股票已經處於相當超賣的狀態,究竟現時是不是長線投資者買入的良機?  從週線圖來看,Teladoc的股價已經回到去年疫情剛開始時的水平😮 強勁的有機增長 由於Teladoc 於 2020 年 10 月 30 日收購了 Livongo Health,投資者需要將公司的有機增長與財報帳面上的增長區分開來,才能較清楚地看出屬於公司本身業務的增長速度,判斷公司最新的發展狀況。 令人高興的是,管理層在Teladoc 第三季的財報電話會議中透露,公司的收入實現了 32%的同比有機增長(即剔除收購Livongo Health所帶來的增長),表現不錯。考慮到去年的高基數效應(去年同期收入同比增長 90%),Teladoc的表現反映公司拓展業務帶來成效,令人眼前一亮。 商業模式的放大性 單單是強勁的收入增長不足以讓成長型股票成為長線投資的好標的。投資者還應該評估公司的商業模式是否具 放大性(scalability) 。商業模式具放大性代表公司的利潤會隨著規模效應在未來呈現爆發性的增長。如果欠缺這種特質,公司今天的收入便難以在未來轉化為貨真價實的利潤,因為支出的增長速度將與收入一樣快,讓公司一直停留在「燒錢」的階段。 值得慶幸的是,從Teladoc 第三季度的表現可見,公司的收入同比增長81%,而調整後毛利潤同比增長 91%,反映公司業務的毛利率正在擴張。雖然差距不算很大,但卻可能是公司未來實現利潤的好兆頭,投資者宜持續留意公司未來的毛利率變化。 管理層對公司未來發展表示樂觀 未來 上個月,Teladoc 的管理層

以太坊 vs 比特幣?Why not BOTH?

市場常為比特幣和以太幣秤重🧐 作為市值第二大的加密貨幣,以太幣 (ETH) 常常被市場用來對標老大哥比特幣(BTC),不少輿論分析更常以互相競爭的格局來看待兩者的關係。表面上,以太幣和比特幣的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兩者都是建基於區塊鏈的分佈式賬本技術,且都有去中心化的特性等。然而,從兩者的價值命題來看,筆者認為以太幣和比特幣其實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並不容易互相取代。 比特幣:數字黃金 比特幣於 2009 年 1 月面世,其概念起初是由身份不明的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在白皮書中提出,旨在成為一種世界通行的點對點(peer to peer, p2p)網絡貨幣系統,不同於政府所發行的信用貨幣,不受任何中央機構控制及干預。  作為加密貨幣的始祖,比特幣絕對享有最高的認受性,自去年開始廣為機構、企業甚至部分國家所接受,加上其有限的供應、可分割性、可驗證性、可攜性及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等一系列的優點,比起實體黃金更適合用於價值儲存,故被市場冠以「數字黃金」的稱號。 在技術方面,比特幣被稱為「第一代區塊鏈」,與較為複雜多變的「第二代區塊鏈」(如以太坊)相比,其 智能合約語言受到較大的限制,除了簡單的p2p交易之外,未 能很好地相容其他類型的應用程式。然而,正正因為比特幣 系統相對 固定的特性,變相允許它以安全性為最優先的考慮,一方面加強它「價值儲存」的形象,另一方面使之更容易被幣圈以外的人接受,成為加密貨幣世界面向社會大眾的門戶。因此,儘管比特幣近年在 技術上 未見有突破性的進展,鋒芒不及老二以太幣及一眾爆升的加密貨幣新星,但它依然有其不可取代之處。 以太幣:數字石油 以太坊的概念是由一位年輕的程序員 Vitalik Buterin在一篇2013年的部落格文章中提出,其終極目標是要利用 區塊鏈技術 打造出一個全能的去中心化應用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 Dapp) 平台。以太坊是「第二代區塊鏈」浪潮的始作俑者。相對比特幣系統, 以太坊更具可塑性, 除了基本的p2p交易功能之外,它為開發者提供更大的自由度,讓他們可以為自己編制的程式進行實驗,催生出各式各樣的Dapps。目前,在以太坊上運行的Dapps數目已高達約3000個,而緊隨其後的Dapp平台Solana(SOL)只有約500個Dapps。 不得不說,以太坊的出現將 區塊鏈技術

Palantir:未來能否晉身萬億俱樂部?

Palantir自上市以來一直備受爭議🧐 Palantir Technologies(NYSE:PLTR)的CEO Alex Karp早前接受訪問時又再放出狠話,聲言公司未來能有20倍的增長空間!( 訪問的連結已放在文章底部 )以Palantir當時的市值約480億美元計算,20倍的增長意味著公司將能成長為一間市值9600億 美元 的巨頭,足以晉身萬億俱樂部。 上回 筆者提到產業數據化是現時各行各業的大趨勢,擅於大數據分析的Palantir正正站在這個風口上,其宏大的增長前景確實令人期待。然而,公司最近的股價卻頗為疲弱,更在近日跌穿20美元整數關口。究竟,Palantir果真能夠如Alex所言,為投資者帶來如此誇張的回報嗎? CEO Alex Karp三不五時發表「出位」言論😂 Palantir 的發展速度有多快? 管理層預計公司的營收會在 2021年 至 2025 年間至少達到 30%的年複合增長率。這意味著其收入將從今年的 15 億美元目標增長到 2025 年的至少 43 億美元。 管理層表示,公司與政府機構簽訂新合同、擴大原有合同,以及面向大型商業客戶的 Foundry 平台的迅速增長,將會繼續成為公司成長的強大推動力。在剛過去的第三季度,公司的企業業務按年同比增長37%,罕有地超過了政府業務的增長率,或許一定程度上印證了管理層的預測。 Palantir 邁向萬億美元市值的道路 管理層沒有為公司在 2025 年以後的增長目標提供任何指引。但根據 Salesforce(NYSE:CRM)等其他大數據公司的增長軌跡,公司的年收入增長可能會在未來 10 年內減速並穩定在 20% 左右. 如果Palantir 實現了 2025 年的目標,然後在接下來的 10 年中繼續以平均 20% 的速度增長,其年收入可在 2035 年達致近 270 億美元。假設 Palantir 的收入增長隨後放緩至每年 15%,這將與現在的巨頭微軟(NASDAQ:MSFT)目前的增長速度相近。按此計算,公司可能會在 2040 年產生超過 530 億美元的年收入。假設公司的估值仍為20倍市銷率以上,其市值便有可能超過 1 萬億美元。然而,大多數收入每年增長 15% 至 25% 的科技巨頭都無法獲得如此高昂的估值。就以微軟為例,預計今年收入將增長 17% ,其預期市銷率約為 13 倍。而預計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