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4月, 2021 起發佈的文章

比特幣的迷思(二):波動性太大?

比特幣的價格表現有如跳樓機,久不久便會來嚇嚇你 😅 上回提到輿論中關於 比特幣價格存在嚴重泡沫的論點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看看,交流一下意見。作為此系列的第二篇文章,筆者嘗試探討一下比特幣波動性的問題。   論點 ( 二 ) :比特幣的波動性太高,無法有效地保存價值。   不時聽見有人指出,相對終極貨幣資產—黃金,比特幣的波動性實在太高,根本不能令投資者安心把價值儲存在比特幣身上。   的確,比特幣的價格波幅驚人,過去一年的高低位分別為 US$64863.1 及 US$7561.4 ,最近兩星期的急劇回調幅度也達到 25% ,相信嚇怕了不少投資者。然而,驚人的波幅只是表象,所反映的其實是貨幣資產本身面對的「三難困境」 ( 見下圖 ) 。 所謂「三難困境」即只能在三個選項內擇其二,而被迫捨棄餘下一個選項的處境。典型的例子有:一項服務難以同時在 1) 快 2) 好 3) 便宜三方面明顯優於同類服務,經營者須作取捨以滿足自己所選擇的市場。貨幣資產亦然,只能滿足上圖三個選項中的兩項。以美元為例,美國為確保美元能以 1) 穩定的匯率 2) 自由流通到全世界,被迫因應一籃子的外圍因素調節貨幣供應量,無法 獨立於 外在環境。相對而言,比特幣的數量固定,完全獨立於外在環境的改變,亦允許自由流通,但亦因此犧牲了匯率的穩定性。因此,其不穩定的價格 其實是在上述機制下自然產生的結果。   饒是如此,隨著市場開始廣泛接受比特幣,可以合理地預期,比特幣的價格波動性會慢慢下降。因為比特幣整體市值的壯大會令市場交易行為對價格的影響逐漸減少,從而令比特幣的價格波動性下降,情況有如現時市值已經在標普 500 指數中名列前茅的 Tesla ,比起數年前仍被質疑為騙局的 Tesla ,其價格波動性明顯降低。可以想像一下,比特幣現時的目標是要成為名副其實的數字黃金,其價格波動性亦會慢慢下降到和黃金相仿,相應地市值也會再度倍升 ( 正如 上回 提及,可對比兩者的總市值 ) 。當然,這過程或許需要數以年計的時間,而且路途亦肯定是顛簸不定,因為一些外圍因素例如各國政府對於比特幣的最新取態等也會加劇其價格的波動性。   因此,理性的投資者無須過於執著所謂「價格波動性太高」的問題 。更應該思考的問題是:作為投資者,我們到底有沒有足夠的耐性持有比特幣,讓時間慢慢帶著它進化成未來

比特幣的迷思(一):即將爆破的巨大泡沫?

比特幣過去一年漲得很兇,是否存在泡沫? 比特幣自 12 年前面世以來一直備受質疑,不少地位顯赫的投資者如巴菲特等曾公開表明不會投資比特幣。然而,這並沒有遏止比特幣過去多年的升勢。事實上,自 2011 年以來,比特幣的價格以每年高達約 200 %的複合速度增長!雖然年內的價格波幅極大,但自 2014 年以來,以每年的最低價衡量,比特幣的價格是年復一年的大幅增長 ( 見下圖 ) 。 雖然比特幣的價格近期有顯著的回調,但截至筆者執筆之時,其每枚約 5 萬美元的價格,比之去年的低位 4959 美元升值仍超過十倍!比特幣過去一年迅猛的漲價一方面得益於全球以美聯儲為首的各國央行天量放水,令投資者對法定貨幣的信心下降。另一方面,去年亦可謂比特幣廣為機構及企業們認可的元年,例如兩大信用卡公司 Visa 及 Master 對虛擬貨幣的接納,甚至一些知名的企業例如 Square 及 Tesla 等乾脆以手頭上的現金買入比特幣作投資。   可是,隨著比特幣再次步入媒體的聚光燈,各種批評及質疑的聲音亦再度出現,筆者認為當中不少觀點乃是基於不準確的信息及對比特幣的誤解而產生。接下來,筆者會分開四篇文章探討幾個輿論中針對比特幣常見的論點,以供參考。   論點一:比特幣處於泡沫之中。   一些經濟學家聲稱,比特幣正處於嚴重的泡沫之中,而該泡沫會突然爆破,使投資者損失慘重。這是因為比特幣沒有所謂的「內在價值」,其升值依賴於投機行為,人們買入的邏輯就是要找一個願意支付更高價格從自己手中買入的傻瓜。因此,他們認為,比特幣並不值得投資。   的確,比特幣不像傳統的資產般可產生現金流,例如物業可產生租金,股票所代表的企業可產生盈利等,其價值會因預期產出的現金流增加而相對地提升。   然而,這種思路從一開始已經捉錯用神。事實上,比特幣屬於貨幣資產,其本質就是非生產性的,其升值取決於能否有效地保存或提升價值。換句話說,貨幣資產的價值主張是以一種循環模式進行的:貨幣資產會隨著需求增加而升值;若該貨幣資產被公認是有效的 ( 即能隨時間保值或升值 ) ,則會引來更大的需求。因此,貨幣資產的本質就是 「人們對於價值的共同信念載體」 。   話雖如此,並不是任何東西都可以成為 有效的 貨幣資產。綜觀貨幣歷史,最常見的貨幣資產均具有一些特點促使它們能持續地保存甚至提昇價值。例如,幾千年來,由於其稀缺性,可互換性和耐用性,

Square:未來金融世界的霸主?

根據方舟投資管理公司( 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 )的研究,隨著數字錢包的應用進一步深化和普及,到 2025 年,每個數字錢包的價值將由 1900 美元大幅提升至 20000 美元,升幅達到驚人的 10 倍,總價值更可達到 4.6 萬億美元!*   聽起來匪夷所思,但從中國數字錢包過往的發展軌跡可知上述估算並不誇張。中國是此領域的先行者,在過去短短 5 年內,中國的移動支付量增長了 18 倍—從 2015 年的約 2 萬億美元增長到 2020 年估算的約 36 萬億美元,幾乎是 2020 年中國 GDP 的三倍!   Square 作為一間具前瞻性的金融科技公司,早於 2013 年便在這條高增長賽道上佈局,推出自家數字錢包應用程式— Cash App ,並在這幾年取得碩大的成果。以下圖表顯示了 Cash App 過往幾年的業務狀況:   Square旗下Cash App過往3年的業務概況 及至 2020 年,其年收入及活躍用戶數已分別達到 59 億美元及 3600 萬名。然而, Square 的前景遠不止於此。   低成本優勢 得益於 Cash App 和 Venmo 等數字錢包的社交屬性 ( 例如朋友間互相過數及優惠分享等 ) 及精準的市場化策略,其獲客成本低至約 20 美元。相反,由於行政成本較為高昂,傳統金融機構的獲客成本高達約 1000 美元,可見數字錢包企業在成本方面有顯著的優勢。從 Cash App 的發展藍圖可見 Square 欲將此應用程式打造成一個甚具用戶黏性的一站式金融平台,介入借貸、投資、保險、購物、付款甚至支薪等各方面的應用場景,令用戶的金錢不斷在 Cash App 內流轉。不難預見,這些錢包的潛在價值的確有可能升至 20,000 美元甚至更高。   年輕一代 與上一代相比,年輕一代於互聯網世代成長,採納數字錢包作為個人財務管理工具是十分自然的事。即便作為父母輩的嬰兒潮一代,其採用數字支付的速度亦相當快 ( 至少比社交媒體的普及來得快 ) ,因為年輕一代孩子們對數字錢包的採用 ( 比之社交平台 ) 更容易帶動父母一起使用。另外,隨著年輕一代用戶的年紀漸長,其所採用的金融服務品類及額度也會不斷提高,其數字錢包為 Square 帶來的價值也會越來越高。   Square及T

一支值得留意的倍升潛力股

過去的兩個月對於科技股 ( 特別是中小型科技股 ) 的投資者來說感覺就像乘坐過山車一般。儘管整個市場相對穩定,但納指中一些備受追捧的中小型科技股 ( 例如軟件即服務 <SaaS> 板塊的股票 ) 卻錄得大幅度的下跌。作為參考,大量投資於這類股票的 ARK Innovation ETF ( ARKK )在最近的跌浪中亦曾由歷史高位最多下跌了超過 33 %。   然而,恐慌的市場正正是長線投資者佈局的良機。其中,一支股價仍在低谷徘徊的股票: Unity Software ( NYSE : U )值得投資者留意。   作為一支 SAAS 板塊的股票,或許不是很多投資者聽過它的名字。簡而言之, Unity 是一間平台型企業,其平台可幫助程序員製作遊戲,並幫助工程師將互動式 3D 技術帶入日常生活當中。不難想像,此技術的主要應用場景正是:遊戲。事實上,截至 2020 年底,全球前 1000 款的熱門手遊中有多達 71 %是使用 Unity 製作的。這項數據不僅說明了公司在行業的絕對領導地位,更側面解釋了公司在過往數年的迅速成長: 然而,公司的增長勢頭可能只是剛剛開始。管理層認為,到 2025 年, Unity 的潛在市場總額 (Total Addressable Market) 將達到 160 億美元。這正是股票投資者夢寐以求的「長雪坡」。   槓鈴策略 「槓鈴策略」是過往的一些高增長公司的共同特徵 ,指公司同時擁有低風險及高風險的業務,從而在風險和報酬之間取得平衡,使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從 Unity 的業務結構上,也不難發現此特點。顯然,遊戲是 Unity 業務的 較「低風險」的 部分。以下是一些 相關的 統計數據 :     從上表可見,不但 每年付費 10 萬美元以上的客戶數 在不斷增加,而本身原有客 戶 的付費水平也不斷增 加 ,這顯示了 U nity 在行業內強大的競 爭 力,也側面反映了公 司 客戶 巨大的轉換成本。   然而,同樣重要的是, Unity 的 3D 技術 還 可以在遊戲之外 的場景上 應用 ,而這正 是 「 槓鈴策略 」中所 謂 「 高風險 / 高回報 」的 部分。 這些場景 包括建築和工程中的應用 、 電影和動畫節目的製作 甚至 自動駕駛等。   事 實上, Unity 在遊戲之外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