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筆者之前的一篇文章提到對於UNH的看法,認為此股並不是價值陷阱,亦身體力行入貨 (均價293美元左右😝),本身做好心理準備捱價捱一段長時間,殊不知週四盤後巴郡披露持股令公司股價繼續大升,全週累計爆升超過20%!
經典的「巴菲特效應」再度出現,未有貨的可以追入嗎?筆者認為這個時候反而要停下來冷靜思考一下,或許這波大漲可能有點反應過頭了:
小倉位而已,很可能不是巴菲特親自出手
巴郡這次買進的UNH價值約16億美元,只佔他們整個投資組合的0.6%。這種小規模的持股通常是由巴菲特的副手Todd Combs或Ted Weschler負責。回想巴菲特的操作,通常都是像蘋果(570億美元)、美國銀行(280億美元)或雪弗龍(170億美元)這種等級的巨額投資。這次感覺更像是他的助手們做的一個謹慎小賭注。再者,巴菲特近年來逐漸放權,甚至即將從CEO位置退休,因此筆者認為這大概率不是他親自決定的。
巴郡的優勢已經不如從前
投資圈很多人把巴菲特當神咁拜,把巴郡的每一步都奉為圭臬。但老實說,我們可能有點過度神化他了。巴郡的歷史業績確實傳奇,但近10多年來,其表現已經不復當年勇(當然這與體量太大也有關)。巴菲特的投資哲學絕對值得學習,他是史上最偉大的投資者沒錯,但光是跟隨巴郡的動作,並不是產生超額報酬的簡單捷徑。
「巴菲特效應」並非每次都靈驗
其實簡單看看歷史,便會發現「巴菲特效應」並不是每次都靈驗。很多時候,股票在披露後短暫上漲,但之後就吐回去了。以下是幾個經典例子:
- ULTA Beauty(2024年8月):Berkshire披露2.66億美元持股後,股價盤後暴漲14%到375美元。但到11月,股價回落至300美元區間,幾乎吐光漲幅。更誇張的是,Berkshire在一季內賣掉95%以上的持股;
- Kraft Heinz(2015年):Berkshire參與合併公告後,股價一度上漲。但幾個月內,因為整合問題和競爭壓力,股價開始下滑;
- IBM(2011年):Berkshire披露107億美元持股後,股價短暫拉抬。但投資者很快意識到基本面問題沒變,股價回落,最終Berkshire完全退出;
- Snowflake:Berkshire的IPO投資曝光後,股價大漲。但之後成長疑慮和競爭加劇,漲幅回吐。Berkshire在2024年第二季全數賣出;
其他投資者真的蜂擁而至嗎?
有些人說,很多「超級投資者」也跟進買UNH,但這也有點誇大了。事實上,大型避險基金如Point72、Citadel、Millennium Management和Two Sigma,在最近的申報中並沒有明顯累積UNH持股。激進投資者如Elliott、Pershing Square、Third Point和Icahn Associates,也幾乎沒碰UNH。這些基金通常愛追逐低估價值股,如果UNH真的被嚴重低估,他們應該會大舉進場才對。此外,機構持股比例自股價下跌以來,並沒有明顯增加。這感覺更像是少數反向價值投資者的動作,大部分避險基金錢還在觀望。
別讓FOMO主導你的投資
筆者也持有UNH,當然樂見股價爆升。然而,筆者想強調的是,即使是偉大的投資者,也會犯錯。巴菲特效應是有趣,但別把它當成萬靈丹,永遠要形成自己的意見,基於基本面和數據做決定,別被FOMO情緒左右。操作方面,筆者會繼續持有股票,並會考慮在下週重新加碼SP UNH,利用這一波的市場情緒賺少少快錢😆。
(上述內容僅為個人分享,並不構成任何買賣邀約及建議,讀者一切的投資決定及投資損益,俱與本人無關。)
透過PayMe支持綠魔💚:
😁祝各位讀者發財💰
現時在盈透證券(IBKR)開戶首年最多可賺取等值於$1000美元的盈透證券股票!有興趣的網友可按以下連接開戶申請:
https://ibkr.com/referral/hoyan681
筆者也是盈透證券的用戶,有關使用盈透證券的好處可參看以下連結: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