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SBET:爆賺好機會?

 


過去的週五,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發表任內最後一次的Jackson Hole講話,偏鴿派的言論再度引爆市場,令美股急升,但這次最受追捧的不再是AI概念股(雖然都有不俗的升幅),而是中小盤股、利率敏感板塊(e.g.地產)及加密貨幣板塊。筆者趁勢以每股18.6美元買入一隻之前一直有留意的股票—SharpLink Gaming Inc (NASDAQ:SBET)。

公司背景

SBET成立於2019年,由Robert Phythian創立,總部位於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公司最初定位為數碼體育媒體和性能營銷公司,專注於連接體育粉絲、聯盟和體育網站到相關的體育博彩內容,通過創新技術和數據驅動解決方案轉變體育博彩行業。公司於2021年通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於納斯達克合併上市,成為體育博彩性能營銷領域的先驅。

發展過程中,公司經歷了快速擴張和轉型。2021-2023年,公司專注於構建性能營銷平台,收購相關資產以增強粉絲激活解決方案。然而,受體育博彩市場波動和監管變化影響,公司業績出現波動。2024年起,公司轉向加密貨幣財政策略,成為納斯達克首批將以太幣(ETH)作為主要財政儲備的公司。截至2025年8月,公司已持有超過72.8萬枚ETH(以現價計算價值約34.5億美元)。此策略使公司從傳統博彩營銷轉向ETH資產管理,股票價值與ETH價格高度掛鉤,成為與Strategy (NASDAQ:MSTR)類似的加密貨幣庫存股。

現時,公司的掌舵人均為業內猛人:

  • Joe Lubin (Chairman):以太坊的共同創辦人(2014年);基於以太城平台的區塊鏈軟體公司ConsenSys的創辦人(2015年-2025年)
  • Joseph Chalom (Co-CEO):加入BlackRock多年,建立及領導BlackRock數碼資產投資團隊(2019年-2025年)
公司未來發展

  • 擴大ETH持有,最大化股東權益;
  • 15億美元股票回購計劃,優化股東價值;
  • 公司未來聚焦ETH策略和遊戲整合、將遊戲平台遷移到Ethereum區塊鏈,探索加密遊戲機會;

公司的資金來源

根據SEC 申報文件和最新公告,SBET採用「最增值方式」(accretive way)籌集資金購買 ETH,包括 At-The-Market (ATM) 股權發行、私募股權投資 (PIPE)、預資權證 (Pre-Funded Warrants) 和其他證券銷售協議。資金來源的分佈大致如下(基於近幾個月的例子,無完整歷史分佈,但主要為股權相關):

  • ATM 股權發行:約 50-60%。例如,2025 年 7 月 28 日至 8 月 1 日,公司通過 ATM 籌集淨收益 2.645 億美元,用於購買 ETH;
  • PIPE 和直接股權銷售:約 30-40%。公司於 2025 年 5 月 27 日與投資者簽訂證券購買協議,發行普通股和預資權證,用於 ETH 收購;
  • 其他(如權證行使或補充發行):約 10%。包括預資權證行使產生的資金,例如 2025 年 5 月 30 日補充招股說明書中提及的權證銷售,資金直接用於 ETH;

股權稀釋問題

從上述的運作邏輯可以直觀看見SBET的股權稀釋問題。然而,公司強調這一套策略長遠能淨增加股東價值,主要通過以下機制實現:

  • 發行股權的時機選擇與增值效應:公司僅在股價顯著高於每股淨資產價值 (NAV) 時進行股權發行籌資,從而以「溢價」方式獲得資金購買 ETH。這意味著,雖然股數增加導致稀釋,但籌資額相對購買的 ETH 價值更高,從而提升整體 NAV 和 ETH per share。公司數據顯示,自 2025 年 6 月以來,ETH 收購速度快於股數稀釋,ETH per share 持續增加,證明策略在出稀釋的同時淨增股東價值;
  • 股票回購計劃的對沖作用:公司於剛過去的週五宣布 15 億美元股票買回計劃,專門在股價低於 NAV 時執行買回,由此優化資本分配及逆轉稀釋效應,提升每股 ETH 和 NAV。分析顯示這一種循環式的套利機制(高價發行、低價買回),能長期增加股東價值;
  • ETH 質押收益與資產增值:購買的 ETH 不僅持有,還用於質押(staking),產生額外收益,增強公司財務穩定性,間接提升股東價值。即使有稀釋,ETH 的潛在價格上漲和質押回報能放大整體回報,超出稀釋成本;
為何不直接投資ETH?

相較直接購買 ETH(如透過交易所或錢包),SBET 對於一般投資者的好處主要包括:
  • 質押收益與專業管理:公司主動質押 ETH 產生收益(年化約 3-5%),無需投資者自行操作質押節點或承擔技術風險。管理層包括 ETH 聯合創辦人 Joseph Lubin,提供專業見解和策略優化(如發行/買回的時機),可能優於個人投資者;
  • 資本管理與潛在槓桿:透過回購計劃和股權管理,SBET 可在低價時減少股數,提升每股 ETH 暴露,類似槓桿效應(雖無債務,但資本循環可放大回報)。相較 ETH ETF 或直接持有,SBET 的「活躍管理」策略(如大規模購買 ETH)可在牛市放大上漲潛能。事實上,由2025年5月27日SBET開始正式成為加密貨幣庫存股起計至今,其回報顯著高於ETH同期表現;
  • 流動性和易達性:SBET 股票在傳統券商平台交易,無需加密錢包或交易所帳戶,降低黑客和保管風險。對於機構投資者,這也提供合規暴露 ETH 的途徑;
  • 稅務和退休賬戶優勢:SBET 作為納斯達克上市公司股票,可輕鬆納入 IRA、401(k) 等稅務遞延賬戶,直接持有 ETH 則需額外稅務申報,且許多退休計劃不支援加密資產;
筆者一向持有ETH,亦看好ETH的未來,但經過上述的思考及得知公司於週五宣佈大額回購計劃後便果斷買入SBET,幸運的是坐到順風車,不幸的當然是買得太少🤣。有興趣了解可以看看SBET最新的投資者簡報

(上述內容僅為個人分享,並不構成任何買賣邀約及建議,讀者一切的投資決定及投資損益,俱與本人無關。)


透過PayMe支持綠魔💚:

https://payme.hsbc/lukmall

😁祝各位讀者發財💰

現時在盈透證券(IBKR)開戶首年最多可賺取等值於$1000美元的盈透證券股票!有興趣的網友可按以下連接開戶申請:

https://ibkr.com/referral/hoyan681

筆者也是盈透證券的用戶,有關使用盈透證券的好處可參看以下連結:

https://www.interactivebrokers.com/cn/index.p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過山車好玩嗎?

美股急跌後大力反彈,情況猶如過山車,相當刺激😎 宏觀情況 本周, 美股經歷周一的急跌後出現強力反彈,雖然整周來說變動不大,標普500指數僅下跌了0.04%, 納斯達克指數亦只下跌了0.18%, 但身處其中感覺應該猶如坐過山車 😂 。 形態上,標普 500指數本周收了一根大陽燭,勉強守住了20周平均線,長期上升趨勢暫時未受到破壞,但 中短期或處震盪格局 。 事實上,本次的調整:自7月26日的高點(5,721.25)到8月5日的低點(5,151.14),已經有10%的跌幅。 以下是歷史上, 標普 500指數 各板塊在下跌10%且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低於4%的情況下的1個月表現: 房地產:        9.95% 電信:            9.54% 能源:            7.38% 材料:            7.25% 非必需消費:7.07% 健康護理:    6.72% 科技:            5.97% 公用事業:    5.55% 工業:            4.43% 金融:            3.56% 必需 消費品:3.51% 那麼現在是否抄底的時候?8月也許會給我們帶來本季度的低點,所以要做好準備。 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說, 隨著美聯儲降息,我們可能已經接近本輪周期的尾聲, 老派的風險平價策略或者湊效,債券的適度配置可用於抵消股票的損失。此外,筆者認為板塊輪動仍會持續,因此降低對高動量人工智能板塊的投資,轉而關注價值股或許是不錯的選擇。然而, 人工智能畢竟是長遠的大趨勢,如調整持續,未來會是抄底該板塊中優質成長股的好時機。 從 短線交易 的角度來說, 暫時離場觀望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強勢股觀察清單 本週筆者的強勢股 觀察清單成員由上次的2位微升至3位。筆者仍保持之前的看法: 暫時離場觀望或許較好。...

牛市廷續?

美股這場牛市會持續到何時? 宏觀情況 美聯儲於前兩年以史上罕見的速度提高利率,來應對40年來最嚴重的 通脹 。基準利率自去年7月達到5.25%至5.5%的高峰至今已有一年的時間,但核心PCE仍未達到美聯儲最初定下的2%目標,加上勞動力市場仍保持健康(最新的6月份失業率升至4.1%,但仍處合理水平),因此市場並不期望 美聯儲會急速減息: 從上圖可見,市場預期利率下降的速度會相當溫和,到2026年底還可能有4%,與上升時的速度完全不一樣。筆者認為,除了利率變化之外,同樣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今年是選舉年: 從上圖可見,過往11次選舉後的6個月,標普500指數整體表現平均而都趨向正面,而以下是各板塊在 選舉後的6個月的平均情況: 金融: 14.39% 醫療保健: 10.07%   工業:8.97%  能源: 8.3%   材料:6.06%  非必需品: 5.51%   通訊: 4.91% 房地產: 4.79% 公用:4.74% 科技: 4.63% 必需消費品: 4.29%   由此可見,雖然美股已升至歷史高位, 短期或會因大科技出現調整而轉弱,但整體 前景仍然傾向正面 ,尤其是傳統板塊仍有在選舉從後追上的可能性,令整體市場寬度有所改善。 強勢股觀察清單 本週筆者的強勢股 觀察清單成員由上週的16位升至17位,而股王NVDA因為最近的調整出現了較好的set up,故也加入了名單,加上國會山女股神佩洛西的加持,相信之後的表現仍會不俗。 過去一週名單中的APO、TTD及CVLT均創下歷史新高或52週新高,期待之後的表現。 (上述內容僅為個人分享,並不構成任何買賣邀約及建議,讀者一切的投資決定及投資損益,俱與本人無關。)

下一步如何部署?

    美股走勢難測,下一步應如何部署? 宏觀情況 筆者 上一篇文章 題為「 要趕緊逃頂了嗎?」(7月21日),當時提及了一系列的原因 ,認為暫時離場觀望是較佳的選項。之後這兩周, 標普500指數累計下跌了3%,未知各位是否成功逃頂 😎 ?本周, 美股延續弱勢,標普500指數下跌2.06%,而納斯達克指數更下跌了3.35% 。形態上,標普 500指數本周收了一根大陰燭,繼4月中之後再次觸碰20周平均線,相信 短線會有支撐 。 過去,疲弱的經濟數據通常被視為利好,因為較低的通脹率和經濟增長放緩會迫使美聯儲更快和更積極地降息。可是,最近這個邏輯似乎不再管用。市場變得很難被取悅。最理想的情況是所謂「恰到好處」(goldilocks)的環境:一個非通脹性的環境而經濟增速溫和放緩,利率平穩下降,股票估值隨之上升。 然而,「恰到好處」和「滯脹」之間僅一線之差。如果「滯漲」的情境成真,這將會是災難性的:利率無法下降,因為通脹率仍然很高,迫使經濟增速更急速地放緩,從而拖累企業盈利等等。 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擔憂並非無的放矢,最新的 ISM製造業指數(一個衡量美國製造業活動的關鍵指標)下降至2022年1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此外,早前的初領失業金人數大幅高於預期。最新的就業報告亦令人失望(新增就業114,000人,大幅低於預期的180,000人,且失業率上升至4.3%),這進一步加強市場對美聯儲 來不及降息的擔憂 。 還記得7月中筆者曾提及過的 Sahm Rule (上圖)嗎?當時的數字是0.43,但最新的數字已經上升至0.53,超過了0.5的界線,反映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正在急速放緩, 美國經濟的韌性自大幅加息以來終於出現裂痕 。市場開始對美聯儲於本年內會更大幅度地減息下注,從本周美國2年期國債收益率急速下跌可見一斑。 那麼,既然大幅減息的機會提高,投資者是否要進取入市?基於 前一篇文章 提及的理由,加上股市的估值(特別是科技板塊)早已超前反映減息帶來的利好("buy the rumor, sell the news"),筆者仍然保持上次的觀點: 美股現時的 潛在風險大於收益 ,或許要考慮暫時離場觀望。如短線出現反彈(正如本文第一段所言),或許是減持待機的良好機會。 強勢股觀察清單 本週筆者的強勢股 觀察清單成員由上次的9位急跌至2位,反映投資者進一步進入risk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