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美股太高了嗎?

  美股又創新高,大家恐高症發作了沒? 標普500指數在6月共漲了接近5%,並在美國獨立日前再創收市新高。現在美股是不是太貴了? 指標 近3年的巴菲特指標 簡單看看老掉牙的巴菲特指標,已經來到207.8%(2025年7月8日),雖然巴菲特指標老早已經失去最原初的指導意義,但單單從數值上的比較來看,現時的數值已高於本年2月大跌前的數值,且從近3年來看都是一個比較高的水平。 近5年的CAPE 另外,從經調整後本益比( CAPE )來看,現時亦已升至37.14,是近五年較高的水平。 資金流 近5年的聰明與笨蛋錢信心指標 從近5年的smart and dumb money confidence ratio來看,此比率於6月處於0.61,屬偏低 的水平,反映聰明錢相對 笨蛋錢正在從市場撤離 。 市場情緒 周一的CNN fear and greed index CNN的fear and greed index已到75,進入極端貪婪的區間,上周五更到達78的水平。 操作考慮 筆者沒有水晶球,不知道接下來美股會有什麼走向,但整體估值在相對偏高的水平,保留一個讓自己心安的現金水平在操作上會比較有利。或者巴郡手上創紀錄的 3477億美元現金水平(截至本年3月)會給予我們一些啟示。 (上述內容僅為個人分享,並不構成任何買賣邀約及建議,讀者一切的投資決定及投資損益,俱與本人無關。)
最近的文章

LVMH股價大跌25%:撈底?

  LVMH旗下擁有多個知名品牌 關鍵要點: LVMH(MC.PA)2025年至今股價下跌約25%,從635.50歐元跌至約477歐元(筆者執筆時的股價)。 下跌原因包括中國和美國市場需求疲軟、美國對歐盟商品的關稅威脅,以及全球奢侈品市場放緩。 當前估值偏低,市盈率約19,顯著低於歷史平均水平,具潛在上漲空間。 儘管短期挑戰存在,LVMH的品牌實力和全球佈局使其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公司概況 LVMH Moët Hennessy Louis Vuitton SE(LVMH)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團,旗下擁有超過75個知名品牌,包括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迪奧(Dior)、紀梵希(Givenchy)、寶格麗(Bulgari)和絲芙蘭(Sephora)。其業務涵蓋時尚皮具、香水化妝品、鐘錶珠寶、葡萄酒烈酒和選擇性零售,2024年總收入達到847億歐元。 股價下跌原因 LVMH股價在2025年年初至今下跌了約25%,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響: 市場需求疲軟 :中國奢侈品市場2024年下降18-20%,2025年預計持平;美國市場近期表現不佳。 關稅威脅 :美國對歐盟商品的20%關稅可能推高價格,影響需求。 行業放緩 :全球奢侈品市場預計2025年萎縮2%,為近年來首次。 當前投資價值 儘管面臨挑戰,LVMH的估值具吸引力,市盈率約19,顯著低於歷史平均水平,合理價應在每股560-580歐元左右,較當前價格有顯著上漲空間。 是否處於轉折點? LVMH可能正處於股價轉折點。分析師樂觀情緒、內部人士積極買入股票(e.g.LVMH主席兼CEO Bernard Arnault積極購買公司股票,顯示對公司前景的信心),以及美國市場的潛在增長為正面因素。然而,中國市場的疲軟和關稅風險仍需密切關注。投資者應關注即將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以獲取更多線索。 筆者於6月27日以444歐元買入了少量作觀察倉。 (上述內容僅為個人分享,並不構成任何買賣邀約及建議,讀者一切的投資決定及投資損益,俱與本人無關。)

老巴終於引退

在剛過去的巴郡股東大會,「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宣布將於年底卸下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執行長一職,正式交棒給副董事長格雷格·阿貝爾(Greg Abel),結束他長達60餘年的投資傳奇生涯。 消息震驚全球金融市場,標誌著一個時代的落幕。然而, 巴菲特 留下的投資智慧卻如燈塔般,繼續指引無數投資者穿越市場的波濤洶湧: 1. 長期持有,耐心是關鍵 巴菲特常說:「如果你不願意持有某隻股票10年,那就不要持有它10分鐘。」他強調長期投資的價值,認為時間是優秀企業的盟友。波克夏對可口可樂、美國運通等公司的長期持有,展現了耐心如何轉化為驚人的復利回報。 2. 買你了解的生意 巴菲特只投資於自己熟悉的行業與公司。他曾表示:「永遠不要投資你不理解的生意。」這一原則讓他避開了科技泡沫等高風險領域,專注於保險、消費品等他擅長的賽道,如蘋果公司,成為波克夏近年最大的持股之一。 3. 尋找護城河 巴菲特偏愛擁有「經濟護城河」的公司,即具備持久競爭優勢的企業,如強大的品牌、成本優勢或獨特技術。他投資的蘋果、可口可樂都因其品牌效應與市場主導地位,長期保持盈利能力。 4. 價值投資,買在低估時 「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哲學強調以低於內在價值的價格買入優質公司。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他大膽投資高盛與通用電氣,展現了逆勢而為的勇氣與智慧。 5. 保留安全邊際 巴菲特始終保持充足的現金儲備,以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他在2025年股東大會上表示,希望將現金規模控制在500億美元左右,以便在市場出現「極具吸引力」的機會時迅速出手。 6. 複利的魔力 巴菲特將複利視為財富增長的秘密武器。他曾說:「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找到濕雪和長坡。」波克夏的長期成功,正是他利用複利、讓資本滾動增長的結果。 7. 忽略短期市場波動 巴菲特認為,市場短期波動是噪音,投資者應專注於企業的長期價值。他建議投資者將股票視為企業的一部分,而非單純的價格線圖,從而避免被市場情緒牽著走。 8. 選擇優秀的管理團隊 巴菲特重視企業管理層的品質。他傾向投資由誠實、有能力且以股東利益為先的管理團隊領導的公司。他曾讚揚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在管理和資本配置上的卓越表現。 9. 簡單即是美 巴菲特的投資策略看似簡單,卻極其有效。他專注於基本面分析...

過山車好玩嗎?

美股急跌後大力反彈,情況猶如過山車,相當刺激😎 宏觀情況 本周, 美股經歷周一的急跌後出現強力反彈,雖然整周來說變動不大,標普500指數僅下跌了0.04%, 納斯達克指數亦只下跌了0.18%, 但身處其中感覺應該猶如坐過山車 😂 。 形態上,標普 500指數本周收了一根大陽燭,勉強守住了20周平均線,長期上升趨勢暫時未受到破壞,但 中短期或處震盪格局 。 事實上,本次的調整:自7月26日的高點(5,721.25)到8月5日的低點(5,151.14),已經有10%的跌幅。 以下是歷史上, 標普 500指數 各板塊在下跌10%且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低於4%的情況下的1個月表現: 房地產:        9.95% 電信:            9.54% 能源:            7.38% 材料:            7.25% 非必需消費:7.07% 健康護理:    6.72% 科技:            5.97% 公用事業:    5.55% 工業:            4.43% 金融:            3.56% 必需 消費品:3.51% 那麼現在是否抄底的時候?8月也許會給我們帶來本季度的低點,所以要做好準備。 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說, 隨著美聯儲降息,我們可能已經接近本輪周期的尾聲, 老派的風險平價策略或者湊效,債券的適度配置可用於抵消股票的損失。此外,筆者認為板塊輪動仍會持續,因此降低對高動量人工智能板塊的投資,轉而關注價值股或許是不錯的選擇。然而, 人工智能畢竟是長遠的大趨勢,如調整持續,未來會是抄底該板塊中優質成長股的好時機。 從 短線交易 的角度來說, 暫時離場觀望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強勢股觀察清單 本週筆者的強勢股 觀察清單成員由上次的2位微升至3位。筆者仍保持之前的看法: 暫時離場觀望或許較好。...

下一步如何部署?

    美股走勢難測,下一步應如何部署? 宏觀情況 筆者 上一篇文章 題為「 要趕緊逃頂了嗎?」(7月21日),當時提及了一系列的原因 ,認為暫時離場觀望是較佳的選項。之後這兩周, 標普500指數累計下跌了3%,未知各位是否成功逃頂 😎 ?本周, 美股延續弱勢,標普500指數下跌2.06%,而納斯達克指數更下跌了3.35% 。形態上,標普 500指數本周收了一根大陰燭,繼4月中之後再次觸碰20周平均線,相信 短線會有支撐 。 過去,疲弱的經濟數據通常被視為利好,因為較低的通脹率和經濟增長放緩會迫使美聯儲更快和更積極地降息。可是,最近這個邏輯似乎不再管用。市場變得很難被取悅。最理想的情況是所謂「恰到好處」(goldilocks)的環境:一個非通脹性的環境而經濟增速溫和放緩,利率平穩下降,股票估值隨之上升。 然而,「恰到好處」和「滯脹」之間僅一線之差。如果「滯漲」的情境成真,這將會是災難性的:利率無法下降,因為通脹率仍然很高,迫使經濟增速更急速地放緩,從而拖累企業盈利等等。 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擔憂並非無的放矢,最新的 ISM製造業指數(一個衡量美國製造業活動的關鍵指標)下降至2022年1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此外,早前的初領失業金人數大幅高於預期。最新的就業報告亦令人失望(新增就業114,000人,大幅低於預期的180,000人,且失業率上升至4.3%),這進一步加強市場對美聯儲 來不及降息的擔憂 。 還記得7月中筆者曾提及過的 Sahm Rule (上圖)嗎?當時的數字是0.43,但最新的數字已經上升至0.53,超過了0.5的界線,反映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正在急速放緩, 美國經濟的韌性自大幅加息以來終於出現裂痕 。市場開始對美聯儲於本年內會更大幅度地減息下注,從本周美國2年期國債收益率急速下跌可見一斑。 那麼,既然大幅減息的機會提高,投資者是否要進取入市?基於 前一篇文章 提及的理由,加上股市的估值(特別是科技板塊)早已超前反映減息帶來的利好("buy the rumor, sell the news"),筆者仍然保持上次的觀點: 美股現時的 潛在風險大於收益 ,或許要考慮暫時離場觀望。如短線出現反彈(正如本文第一段所言),或許是減持待機的良好機會。 強勢股觀察清單 本週筆者的強勢股 觀察清單成員由上次的9位急跌至2位,反映投資者進一步進入risk on...

要趕緊逃頂了嗎?

  筆者在2022年終的 一篇文章 題為「要趕緊抄底了嗎?」,今次這篇的標題剛好調轉😝 宏觀情況 過去一週,美股顯著轉弱,標普500指數下跌1.97%,而納斯達克指數更下跌了3.65%,反觀 道瓊斯指數卻上升了0.72%, 反映資金繼續由科技板塊流向傳統板塊 。形態上,標普 500指數本周收了一根大陰燭, 有中短期轉勢的跡象 。 那麼,投資者是否要暫時離場?現時有什麼風險值得留意?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首先,市場的 估值。現時標普500指數的經調整市盈率(Cyclically Adjusted PE, CAPE)為36倍,歷史上僅在90年代互聯網泡沫最嚴重的時期和2021年出現過更高的水平,而這兩次都預示了市場崩盤。 標普500指數及其CAPE比率,由MacroMicro提供 其次,川普。川同志贏得美國總統大選無疑是大概率事件,雖然表面上有利股市,但其 承諾 實施 的關稅可能引發報復性競爭並推高通脹。另外,隨著美國政策進一步的右傾,也會令歐洲或亞洲爆發更大規模衝突的可能性提高。 第三,利率。市場暫時預期年底前會降息三次,而幾乎完全沒有考慮到利率重新上升的可能性。當然,美聯儲的表述使後者越來越不可能。然而,通脹減速過於緩慢、工資增長遠快於生產率的增長,這些因素都可能令利率下降的趨勢不如預期。當然,筆者相信利率下降是大勢所趨,但市場的過度樂觀及短期的預期轉向仍然需要提防。 第四,企業盈利。要達到預期的共識,標普500指數的盈利必須呈現雙位數增長。然而,這不是一般的難,由1990至2019年約30年間,市場的實際利潤年增長率僅為4%。正如筆者 上一篇文章 也提及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市場盈利預期落空的機率似乎不低。 另外,機構投資者的近期意見或許也有些參考價值: 高盛策略師在名為"Summertime Blues"的報告中強調了股票和債券價格之間的嚴重背離。摩根大通認為投資者過度押注於不太可能實現的盈利增長預期。摩根士丹利的Mike Wilson也表示,在選舉前市場出現10%的調整機率很高。 總括而言,筆者認為美股現時的 潛在風險大於收益 ,或許要考慮暫時離場觀望。 強勢股觀察清單 本週筆者的強勢股 觀察清單成員由上週的19位急跌至9位,也反映投資者開始risk on。雖然如此,上週名單中的ISRG、RCL、KEX、KKR、APO及HALO等成員均創下5...

衰退捲土重來?

激進加息後吹奏了很久但遲遲未到的經濟衰退是否會捲土重來? 宏觀情況 過去一週,道瓊斯指數(上升1.59%)跑贏過往較為強勢的納斯達克指數(上升0.25%),反映資金開始由科技板塊轉向傳統板塊,正如筆者 上一篇文章 提到的情況。那麼,投資者未來應該關注什麼?筆者認為,投資者或許需要開始關注 經濟衰退 的可能性。 至今,市場似乎已經普遍接受「經濟軟著陸」的美好情景。這個術語最早出現在70年代左右,引申自當時美國困難重重的登月任務,用來描述經濟溫和放緩,避免進入衰退的情況。 航天器 在月球表面上輕柔著陸固然非常艱難,而事實證明經濟的「軟著陸」也同樣不容易。 歷史上, 1964年、1984年和1993至1995年美國都發生過成功的經濟軟著陸,而 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失業率沒有大幅上升,甚至還下降了。相反,若果 失業率由過去一年的低點上升超過0.5%,經濟出現衰退的可能性就會很高,而這個就是美聯儲(Fed)的 一個軟著陸指標— Sahm Rule : 從圖中可見,失業率驟升與經濟衰退有密切關係 如上圖所示, Sahm Rule 一直相當準確,過往 只有兩次預測失效的情況。自 上週五的就業報告之後,Sahm Rule便上升到0.43%,距離衰退訊號僅一步之遙,也比年初的0.2水平高出一倍多。然而, 目前Fed和市場主流都預期 降息周期將 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或許並未被充分考慮及定價 。 強勢股觀察清單 本週筆者的強勢股 觀察清單成員由上週的17位升至19位。 過去一週名單中的多個成員均創下歷史新高或52週新高 😍 ,期待之後的表現。 (上述內容僅為個人分享,並不構成任何買賣邀約及建議,讀者一切的投資決定及投資損益,俱與本人無關。)

牛市廷續?

美股這場牛市會持續到何時? 宏觀情況 美聯儲於前兩年以史上罕見的速度提高利率,來應對40年來最嚴重的 通脹 。基準利率自去年7月達到5.25%至5.5%的高峰至今已有一年的時間,但核心PCE仍未達到美聯儲最初定下的2%目標,加上勞動力市場仍保持健康(最新的6月份失業率升至4.1%,但仍處合理水平),因此市場並不期望 美聯儲會急速減息: 從上圖可見,市場預期利率下降的速度會相當溫和,到2026年底還可能有4%,與上升時的速度完全不一樣。筆者認為,除了利率變化之外,同樣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今年是選舉年: 從上圖可見,過往11次選舉後的6個月,標普500指數整體表現平均而都趨向正面,而以下是各板塊在 選舉後的6個月的平均情況: 金融: 14.39% 醫療保健: 10.07%   工業:8.97%  能源: 8.3%   材料:6.06%  非必需品: 5.51%   通訊: 4.91% 房地產: 4.79% 公用:4.74% 科技: 4.63% 必需消費品: 4.29%   由此可見,雖然美股已升至歷史高位, 短期或會因大科技出現調整而轉弱,但整體 前景仍然傾向正面 ,尤其是傳統板塊仍有在選舉從後追上的可能性,令整體市場寬度有所改善。 強勢股觀察清單 本週筆者的強勢股 觀察清單成員由上週的16位升至17位,而股王NVDA因為最近的調整出現了較好的set up,故也加入了名單,加上國會山女股神佩洛西的加持,相信之後的表現仍會不俗。 過去一週名單中的APO、TTD及CVLT均創下歷史新高或52週新高,期待之後的表現。 (上述內容僅為個人分享,並不構成任何買賣邀約及建議,讀者一切的投資決定及投資損益,俱與本人無關。)

成功撈底?

大家有冇成功撈底? 本週回顧 筆者 上一篇文章 寫於約一年半前,當時以「要趕緊抄底了嗎?」為題。現在回看,若果當時真的一股腦兒地去抄底美股,回報必定相當不錯。雖然筆者沒有水晶球,沒有哂冷,不過堅持留在市場仍然除笨有精。 這個月美股各板塊的情況如下: 科技: 6.75%   非必需品: 5.09%   通訊: 4.50%   醫療保健: 2.70%   房地產: 2.22%   必需消費品: 1.39%   能源: 0.89%   金融: 0.61%   工業:-0.75%  材料:-2.47%  公用:-3.20%   個股關注 剛剛公佈業績的Nike成為市場焦點,其全年展望未達預期,加劇了投資者對其運動鞋和服裝需求下降的擔憂,股價週五暴跌近兩成,過去 12 個月的跌幅為 17%, Nike近幾個季度的銷售表現不佳,因其試圖擺脫批發商的努力未能成功。該公司第四季度通過其網站、應用程式和門店的銷售額下降了8%。 收入放緩迫使Nike在產品開發上加速,以應對來自新興品牌如On Holding AG和Deckers Outdoor Corp.旗下Hoka的日益激烈的競爭。 儘管這些後起之秀正在從Nike手中奪取市場份額,但由於其不濟的收益表現,ONON 和 DECK 也可能會面臨逆風。 強勢股觀察清單 半導體板塊及大科技在這場牛市中一直領導著大盤,但其實市場還有其他值得關注的強勢股。本週筆者的強勢股 觀察清單成員有16位,分佈於不同板塊,並不單純是科技及AI相關 。 (上述內容僅為個人分享,並不構成任何買賣邀約及建議,讀者一切的投資決定及投資損益,俱與本人無關。)

要趕緊抄底了嗎?

近日市場風險偏好明顯提昇,特別是此前一直極為疲軟的中港市場,究竟現時應否趕緊抄底? 本週回顧 這一週 美股 在震盪中上揚 , 道瓊斯工業指數 (DJI) 全週微升0.24 % ,標準普爾 500 指數 (SPX)上升1.13 %,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 (IXIC)上升2.09 %, 三大股指的週線圖均收陽燭,其中科技股佔比較高的IXIC明顯跑贏,有補漲的跡象,反映市場風險偏好有所增加。 羅素 2000 指數 (RUT)同步上升,本週上升了0.9%。目前, DJI、SPX及IXIC距離年初分別下跌了5.3%、14.6%及26.7%。 從宏觀層面來看, 本週週三Fed主席鮑威爾在Brookings Institute發表12月議息會議前的最後一次公開講話,其內容如下: 緊縮貨幣政策取得一定進展,並將保持一段時間 只看到勞動力需求和工資增長放緩的苗頭 持續推進加息,預計終端利率高於9月預期的水平(4.75%-5%),且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最早於12月放緩加息步伐,以防過度緊縮壓垮經濟 不會馬上降息,將在安全的水平停止縮表,希望縮表結束後仍保持充分儲備 經濟仍有可能實現軟著陸 主席講話後,美股顯著上漲,美債收益率及美元指數下跌。市場數據顯示,12月議息會議加息50個基點的可能性為75%,加息75個基點的可能性則為25%,終端利率水平預計在5.02%。 值得留意的是,這是主席首次提到關於「停止縮表」的觀點,且再次重申對於「過度緊縮」的憂慮,讓市場將之視為「轉鴿」的訊號,美股因而做好。 另外,週四公佈的10月份核心PCE數據並沒有引起市場波動,該數據按年同比增長5%,與預期持平,前值為5.1%;按月環比則增長0.2%,低於預期的0.3%,前值為0.5%,為7月以來的最小增幅。另外,同日公佈的11月美國挑戰者企業裁員人數同比暴增416.5%,遠高於前值的48.3%,環比則增長127.03%,遠高於前值的12.85%。 可見,正如鮑威爾所言,Fed的緊縮政策正在發揮作用,通脹正在持續放緩,但同時企業出現裁員潮,相信這股衰退的力量不久便會反映到整體經濟上。未來經濟能否實現「軟著陸」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然而,週五的非農就業數據又讓人大跌眼鏡。數據顯示,美國11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達26.3萬,大幅高於預期的20萬,前值為26.1萬,為今年以來連續第7次 超預期的 非農就業報告。其中,休閒旅...